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贵州省 > 黔东南州 > 岑巩县

民间火纸制作技艺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火纸制作技艺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岑巩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土著民族为土家、仡佬、苗、侗族。火纸制作主要分布在岑巩县水尾镇烂褥河村及羊桥土家族乡的少量村寨。

火纸的基本原料是竹子,即阳山竹也叫棉竹。由于烂褥河村散居于龙鳌河流域两岸地区,丰沛的水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成就了这个古法造纸的百年作坊群。2公里长的河岸上分布有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男女老少都懂得造纸,作坊主人都是黄氏家族。烂褥河村地处武夷山脉,境内不仅有充足的水利资源,为造纸生产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元、明、清及民国时期,地处岑巩县的羊桥乡、水尾镇的龙鳌河上、下流域,水利交通十分便利,商贾云集,人来船往,是岑巩及古思州的交通要道。思州政治、经济、文化得到繁荣发展,由于在民俗节日中,如思州扽锣、傩戏、祭祖、还愿中都需要用到火纸,因此火纸技艺得到空前传承与发展。

火纸制作经过72道复杂的生产工序,生产出的火纸具有纸质较白,质地柔软,薄,韧性强的特点。主要销往湖南新晃、玉屏一带,通常是湖南客商自己上门收购。

工艺流程主要包括:1、砍竹。每年农历的7至9月为上山砍竹的最好时节,造纸的竹材以将生枝叶的新生竹为佳。造纸的艺人通常在7-9月份前后上山砍竹,每根竹子截成5到7尺长,砍回的竹子经过手工锤破、晒干后,捆成2公斤左右一捆。2、浸竹。将竹捆放入河水中浸泡,浸泡时间大约为10天。3、沤竹。泡10天后取出,再浸入石灰水池(100斤竹子需40斤石灰),蘸满石灰水后取出沤10余天。4、煮竹。将沤过的竹加清水放入土窑,表面覆盖一层塑料布煮7、8天。5、踩竹。取出后人工用脚踩成竹麻。6、煮麻。将竹麻放入水中洗去石灰,再放入土窑,按每百斤竹麻10斤的比例加入纯碱煮4天左右。7、泡麻。放水冲净窑中碱水,再将竹麻在窑中浸泡20天(在此期间还要烧一次“沤火”,即浸泡的第一天要将窑中水加热)。8、制浆。取出竹麻用碓舂成纸浆。9、舀纸。将纸浆倒入水池,加入适量纸药搅拌均匀(纸药是用当地人称为神仙树的树叶制成的一种粘滑的液体)。用帘子(一种极细的竹丝编成的折子)在浆池中轻轻一舀,滤掉水,便剩下一层薄薄的纸浆膜,干了以后就是一张纸了。一个熟练工人每天最多能舀30刀纸(约3000张)。10、榨纸。舀出的纸一张张重叠至40公分左右厚度时,就进行打榨,目的是将水份挤干。11、剥纸。把挤干水份的纸叠一张张剥开,再将纸按边缘相距2厘米距离的方式重叠。12、晒纸。将剥好的纸以贴为单位进行晾晒,每十张为一贴,每十贴为一刀,每十刀为一捆。将晒干的纸以捆为单位用细竹蔑绑好,就可以出售了。整个制作过程需要大约55天左右。

火纸选用的阳山竹是本地所产,纤维均匀细密,成浆率高等特点,其柔韧性、光泽度好,吸水性强,是火纸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火纸从原料加工到成纸张需要72道工序手工完成,其生产技艺仅凭师傅的言传身教世代相传。其次是原料加工采用日晒等方法,全凭手工制作,天然自成;纸质洁白,有柔韧性,耐拉力,纸面平整,吸水性强,驱蚊除臭,净化环境,镇邪去秽。火纸制作的最大特点是原生态、无污染。岑巩龙鳌河两岸居民虽然世代造纸,但龙鳌河依然清澈见底。火纸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都比较高。这些生产技艺是侗族人民长期劳动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

古法造纸工艺仅是当地黄姓侗族一脉所传,400多年前黄姓侗族先民由湖南靖县迁入岑巩县境内烂褥河等地,至今这一古老的造纸工艺已在当地传了21世人。造纸技艺仅靠父辈之间的言传身教,一代代地传承下来。传承谱系为黄万润;黄上贵;黄之忠、黄之国;黄世平;黄大喜;黄懋明;黄锌海(又名黄海生);黄复金、黄久炳;黄贵金、黄贵全、黄贵华;黄俊松、黄俊财、黄俊章、黄俊明、黄俊春;黄秀木、黄秀明、黄秀钱、黄秀龙、黄秀炳;黄忠勇。

现代造纸业的迅猛发展,强大的造纸企业集团以其价廉物美的品牌抢占市场,瓜分市场份额,使其手工造纸几乎无立足之地;现代打工潮的不断冲击,发达城市的种种0 ,使绝大部分的年轻人小学、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外出打工,他们不甘于父辈的现状,不愿呆在山窝窝里继承父辈的职业。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旺草竹编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