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棚又称肩膀戏,在沙县流行已有百余年,是从古代民间迎神赛会妆台阁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最初是孩童在台阁上,表演简单的故事、戏剧,由人们抬着,后逐渐演变为今天的“肩膀戏”,改为肩托3-6岁小演员进行表演;其音乐多吸收花鼓调、南词与民间小调,角色一般不多,大多演文戏和生活小戏,剧目较丰富。主要剧目有《小放牛》、《补缸》、《花子过关》等。
《补 缸》 补缸师傅为一俊俏的大嫂补缸,心猿意马,有意将缸敲破。引发纠葛,补缸师傅信守诺言,照价赔偿,博得大嫂欢心。
《花子过关》 该剧取自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故事。讲述梁山好汉燕青、时迁、孙二娘和顾大嫂,乔装打扮,与守县令机智周旋,顺得闯关。
《小放牛》 该戏以对唱形式,描述牧童在放牛时,向心爱的姑娘表达爱慕时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