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北川县

羊皮端公舞

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羊皮端公舞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羊皮端公舞羌民族独特的民间舞蹈。

古老的羌民族是一个多神信仰的民族。端公,则是羌族社会不脱离生产的宗教职业者,专门从事如祭祀、还愿安神、驱鬼、治病、除秽、招魂、消灾以及男女合婚、婴儿命名、死者安葬和超度的活动。

端公在羌语称“许”、“阿爸许”、“释比”、“比”、“诗卓”等。端公是通达神界鬼域的使者,兼有祭司和巫师的性质。他们还是羌族社会文化人知识集大成者。羌谚云:“官有多大,端公有多大。”因此,端公在在羌民中有很高的地位。端公的法器是他们借以与鬼神进行沟通的法宝,无故不得乱动,禁忌他人触摸。端公的重要法器多是师徒相传使用。头匝上的5个头像分别是道、佛、儒,中间是端公的祖师爷,左边是儒,右边是佛。戴在头上是为了尊敬祖师爷。套在单面羊皮鼓把手下面7个铁钱代表七星,一则是为了平衡扇面,二是为了表演时能发和谐、清脆声音。羌族在过年过节,都要请端公请神,祈祷诸事平安、顺遂,彩色的战裙则是表示喜庆。

羊皮端公舞如今已罕见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表演羊皮端公舞的羌民。羌族端公历代以师徒相传。学习端公首先要拜师许愿,由于羌族端公有经无书、有典无文,教学全凭口传心授和不断实践。学习端公一般需三五年时间。学成后要还愿举行谢师仪式“盖卦”——戴上猴皮帽,才算出师。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暂无图片,欢迎提供。)




下一篇:羌族丧舞(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