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北川县

灯舞(羌族麻龙马灯)

灯舞(羌族麻龙马灯)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灯舞(羌族麻龙马灯)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羌族民间舞麻龙马灯运动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麻龙马灯求风调雨顺,祈平安"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羌人将麻龙做成青、绿、黑、白、黄五种,分别代表洒向人间的五段龙身,也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龙王。马灯艺人用材料扎成马身,不要马腿,马身中部留一空洞,以能从中穿过一人为限,马身表面绘成彩色,以示吉祥如意。

每年正月初五玩麻龙马灯的人都是壮汉子,晚上凭借灯笼、火把,爬山、过河,走小路,转院子,一户不漏地“拜年”。农村的一些大院子,为了迎接耍灯的,一般都燃起香、烛,待灯耍过之后,几家人都一齐端出白生生的馒头,甜蜜蜜的醪糟,还有白酒、凉菜等,招待耍灯的人。一般的住户,都会递上好烟,还要给一个“红包”,里面有几元、几十元、上百元不等,作为酬谢的“喜钱”。麻龙马灯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吉祥。因它热闹、吉利,受到家家户户的欢迎。

耍麻龙又分两种舞式,一为独凳龙,一为九节龙(九张板凳相接)。麻龙舞动时按照规定套路,合着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舞出各种花样。舞板凳龙动作有"二龙抢珠"、"黄龙穿花"、"二龙戏水"、"金蝉脱壳"、"黄龙盘身"等。

“马灯”的锣鼓浑厚明快,节奏感强;舞蹈粗放优美,十分谐趣。先是小马锣响起:“当、当、当、当……”,紧接着是大钹打响,大锣、大鼓一齐敲起,很热闹。在紧锣密鼓声中,“跑报”者尽情挑逗,跑园场;一匹匹桀骜不驯的“马”逐步跟上跑园场,紧接着,随“跑报”人的引导开始变花样,穿“五梅花”,跑“连环套”,列队为主家“拜年”。在“拜年”的同时,要“破阵”,什么“驴子过板桥”、“叫驴子推磨”、“雪山取水”等等,都是一些高难动作,玩者既要有智慧,又要有体力,才能把“阵”破了,使客主都皆大欢喜。

一人玩时,两手分别执前后腿。二人玩时,一人执前两腿,另一人执后两腿。三人玩时,前二人各以侧手执一腿,后一人双手执两腿。舞动时按照规定套路,合着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舞出各种花样。有多凳龙,由五至十一人组成,每人各举一凳。前一名示龙头,后一名示龙尾,其余为龙身。另由二人举宝珠逗引龙行进,数人协调行动,节节相随,时起时落,穿来摆去。有时一条龙从头到尾,要用八十多条板凳相连,板与板之间用一木棍相连,每一个木棍有一人拿着,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替代龙体),花灯上都画了自己喜欢的花草、树、鸟等图案,由于每只花灯都按自己的喜好所画,为此八十多只花灯的图案竟各不相同,甚至五六条龙走在一起也找不出相同的图案。

马灯由两人表演。表演时,由一未婚女子从洞中穿过,随着音乐节奏和唱和人的歌声踩着碎步左右前后飘荡,碎步有如T型台上的模特步型。唱和人一般手中挑一大红灯笼,边走边唱,内容主要是祝福主人家发财发家,子孙后代发达中状元之类。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下一篇:羌族沙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