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金华 > 义乌市

炭精画技艺

炭精画技艺
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炭精画技艺为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炭精画技艺

炭精画,又称擦笔画,是以炭粉为颜料,用特制的毛笔为绘画工具的一种民间美术。其独特的干粉揉色运笔技法比素描更细腻,具有丰富的色调层次和细腻逼真的效果。甘肃大地湾新石器时期大型建筑遗址的房屋内白灰地上的木炭画,被考古专家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绘画作品之一,这也是炭精画的雏形。

清代末年,照相技术传入中国,炭精画画像也随之进入人们的生活。民国时期的著名年画大师郑曼陀(1888~1961),早年在杭州成立画室,为人画炭精画像。民国三年(1914年),他为审美书馆画创作了第一张月份牌画《晚装图》。开创了"擦笔水彩技法",这一技法是先使用炭精粉给画像施以朦胧的明暗关系,然后再加上水彩渲染,这样出来的画画面生动、富有立体感,郑曼陀也成了当时引领月份牌风尚的画家。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家、北京大学研究员武微波先生曾拜民间艺人学了一手炭精粉人物画的精湛技艺。1978年,武微波临摹创作的“超现实人物肖像”炭精画像入选全国人像摄影大奖赛的画册。

炭精画在赤岸的历史,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辉煌到寂寥。民国初期,赤岸就有炭精画师走街串巷为人画像,因此,当地老百姓又把炭精画叫做“容像画”。由于找人画像比照相方便、便宜,加上碳元素稳定性极强,炭精画可以保存几百年不褪色,若是照片残缺破损或是变色模糊,还可以通过艺术加工进行修复、还原。

“容像画”的主要绘画对象是老人,一种是现场写生,老人换上崭新的衣服,端坐在椅子上,画师用炭笔勾勒出人物造型,并初步画出明暗变化。之后,用特质的毛笔蘸上炭精粉进行揉色,加深明暗层次,用橡皮擦擦出发丝或胡子,最终画出一幅生动逼真的画像。一种是老人已去世或因其他原因无法亲临现场,画师只能按照家人提供的照片原型进行绘画放大。还有一种是既没有照片,又看不到真人,只能根据家属的描述进行绘画。不管是哪一种方式,对画师的美术功底和领悟能力都是一种考验。

上世纪50年代,杨桂松从学校退休后,在赤岸老街开了一家画店,在当地颇有知名度。现悬挂于赤岸朱店村胡循海家中的一副由杨桂松绘于民国二十六年的“容像画”,画中人物栩栩如生,目光祥和,眉毛浓淡有致、粗细分明,额头上自然分布的皱纹,发际线的弧度清晰可辨。既具有相片的生动逼真,又涵盖了艺术作品的美感和立体。

赤岸神坛村周洪刚,出生于1974年(现为义乌市佛堂作家协会会员、义乌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从小酷爱绘画,每次村里有画师来给老人画像,总是眼睛一眨也不眨守在旁边观看。工作后,他自学了素描、国画、书法,有了一定的艺术功底和美术鉴赏水平。1996年,为了系统学习炭精画艺术,周洪刚远赴贵州毕节拜师学艺,跟随炭精画大师徐冰雪学习炭精画艺术。2000~2003年,周洪刚在赤岸开办炭精画像画馆,不仅受到本地顾客的青睐,也有许多外地的顾客慕名而来。然而,随着数码时代的来临,相机、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炭精画这门集实用与艺术为一体的民间美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下一篇:义乌鸡毛换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