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成都市 > 蒲江县

蒲砚制作技艺

蒲砚制作技艺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蒲砚制作技艺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蒲江多石,石头中有珍品,即蒲石。蒲石,产于熊坡背斜上三迭系须家河组,出露于东北盐井沟、光明响水滩、朝阳大王井。其石色青带紫,冷润细腻,通常取其石心雕刻为墨砚称‘蒲砚’。”可见,蒲石的主要产地在蒲江长秋山盐井沟和响水滩及大王井一带。其石多彩,有鸡肝、青紫、冻青、蕉叶白、鳝鱼黄等,以鹤山镇蒲砚村之盐井沟产的青紫色和鸡肝色蒲石为最佳。自汉代起即有工匠采蒲石制砚,为文人雅士所使用和珍藏。宋代蒲砚即享有盛名,邑人魏了翁携蒲砚进京应试,因蒲砚研墨而未凝冻,书写流利,墨迹清晰,而名震朝野。黄云眉在《明史考证》中,对蒲砚极其赞誉,他借用元朝诗人宋无《古砚诗》里的“雕光发炯成禹壁”一句来大加赞叹。明清时期,蒲砚便与攀枝花苴却砚广元的白花砚并称为蜀中三大名砚。清康熙25年(1686年)陆应阳的《广兴记》中“蒲江石”篇记曰:“邛州蒲江产,作砚发墨”。清末学者扬子元在其《蒲江乡土志》中称道蒲砚“色青而紫,质温而坚”、“临寒不冰,当暑不涸。”

民国时期,蒲江县内有工匠张世英、陈子轩、杨泽华、金殿臣、张云贵等人采石制砚。民国28年(1939年),张世英雕琢的蒲砚被选送两件参加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展出,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据统计民国时期30多年中,蒲砚总产量约5000方。

新中国成立后,蒲砚制作逐渐消失。1973年,蒲江县手管局组织人员成立蒲砚生产合作工厂,招聘蒲砚工匠金殿臣为骨干指导蒲砚制作。时值文革,蒲砚销路不畅,工厂开办一年多即关闭。1979年,温江地区工美公司与蒲江县二轻局商定,由蒲江轻机厂承头恢复蒲砚生产,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造型优美,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特色,受到社会各界和国际友人的赞誉。21世纪以后,蒲砚因其“冷润如田黄,细嫩胜端溪,抚之如婴肤,研墨细腻,书写流利,不损笔毫,夏不干涸,冬不凝冻”等品质而受到世人关注,成为书画家和收藏家追逐的珍品。2011年9月,蒲江县鸿宇传媒装饰部赖庆良与杨忠正成立“中国蒲砚创作基地”,聘请民间蒲砚制作工匠,继承传统蒲砚生产工艺,并不断发展和创新,融传统技艺与现代加工技术与一体,蒲砚雕刻技艺更精湛,题材更加广泛,以人物,山水,花鸟等为造型,使其更加熠熠生辉,即将濒临灭亡的蒲砚制作工艺得以继承和发扬,使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蒲砚制作进入一个继往开来的时期。2012年12月,中国蒲砚创作基地成功申报“了翁蒲砚”商标。此申报项目旨在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蒲砚资源,研究和传承蒲砚制作技艺,使蒲砚这朵即将枯萎的古老文化艺术奇葩开得更加艳丽。

信息来源: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下一篇:邛茶制作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