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 > 常熟

七峰碧螺春制作技艺

七峰碧螺春制作技艺

海虞茶叶有限公司位于海虞镇境内的七峰山中部,这里七座山丘连缀成串,山势平缓、土质肥沃;山上修竹茂林,植被丰茂。七峰北濒长江,长年受长江水气、雾气润泽,年平均温度在16℃以上,更兼雨量充沛,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态环境。

据《常昭合志》记载,明清之际,福山大慈教寺政治鼎盛时期,“有免粮田120多亩”。僧人在殿山南麓种植茶树,有专人管理,采摘、炒制,名“寺前茶”。供寺内僧众和香客、游客饮用。明相国邑人严讷曾题诗:“山中老树旧槎桠,再茂重将古刹遮。新杆含风翻贝叶,繁枝积雨润袈裟。菩提妙语三生石,天女时常四散花。道是空门空不尽,客来扫叶为烹茶。

后来,“寺前茶“的种植和炒制工艺渐渐流入民间。民国时期,殿山东岳庙、界宇庙的僧人及当地窦家宕、寺前村等地的村民以“宕播式”将茶籽直接播于山坡空地,任其自然生长,成树成丛。每春采摘嫩芽,自己炒制成“毛茶”饮用。

改革开放后,种茶面积不断扩展,“寺前茶”更名为“七峰茶”。2000年又改名为“沙家浜绿茶”。目前,沙家浜绿茶分为特种茶和炒青两大类,共5个品种。其中特种茶有“茗毫”,“沙家浜碧螺春”。

碧螺春茶的采摘和制作工艺要求极高,采摘的时间须在春分至谷雨期间,采一茶一芽为原料。每天清晨踏露采摘,然后进行拣选,去除鱼叶,老叶,过长茎梗,下午至晚上才可炒制。炒制采用传统的手工方法,其工艺流程为摊晾——杀青——揉捻——搓团焙干。炒制与“火候”密切相关,锅膛以传统方法烧柴火,严控锅温,旺则焦,灭则腥。而手指在锅底翻炒的频率,揉搓的力度也都有讲究:轻则系索粗松,重则叶芽碎折。每锅茶叶的炒焙须一气呵成,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差错。

以传统手工工艺炒制的“沙家浜碧螺春”色泽嫩绿、白毫毕露、条索紧细、卷曲如螺。品茶时,于玻璃杯中倒入70-80度的温开水约三分之一,将4-5克碧螺春茶轻轻投入杯中,茶条慢慢下沉至杯底。少顷,条索渐渐展开,沁出浅绿,再冲入开水至七成,茶芽在杯中上下翻舞,通杯呈嫩绿,抿上一口,香气清芳优雅,满口鲜爽甘醇,为茶中极品。

“碧螺春”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苏州洞庭。而海虞茶叶公司炒制的碧螺春,在色、香、味、形、养诸方面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2000年,经国家工商局核准海虞茶叶有限公司生产的碧螺春茶使用“沙家浜牌”。

近年来,随着七峰茶场面积的不断扩展,在手工炒制“沙家浜碧螺春”的基础上,又采用高科技名优茶机械加工碧螺春,达到半机械化水平,从而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较大幅度地提高了成品茶的产量。由于沙家浜绿茶色、香、味、养俱佳,多年来受到了上级部门和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下一篇:杨园爊制熟食技艺